资料名称:衡水中学语文一本通高分手册.pdf
文档属性:PDF文件,40MB,901页
部分内容摘抄: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
许多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往往有陌生感或排斥感,不是静下心来通读文本,而是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用这种方式读文解题,做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十几遍,费时费力。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对选项判断的偏差,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为此,特别需要在做题之前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进而把握文本观点及思路。
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
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 要素”
(一)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
1.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
在文章开头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句子即论点。
3.文章的中间
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的结论性句子即论点。
(二)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证明观点,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
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 因为、所以、因此。
条件关系:事件发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只要、就可以、才能。
目的关系:做事都有目的。 为了、使。
承接关系:事件发生有先后的顺序。 然后、之后。
并列关系:句子之间是横向存在的。 同时、又……又……。
选择关系:按照目的进行选择。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一步步地加强或增加性质。不仅……而且……、不但……还……。
转折关系: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但是……。
假设关系:句子之间是假想的情况。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么……。
2.明晰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
相承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也有可能段落之间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
相并关系、并列关系/对照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 或对照。
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3.辨识论证方法
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3 步读文法”
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
1.标注关键词
常见类型 举例
范围、程度、频率词:“全”“都”“一些”“所有”“更”“极”“比较”“通常”“偶尔”等。
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未”“之前”等。
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等。
肯否词:“一定”“必定”“的确”“有”“没有”“无”“无非”“防止”“禁止”等。
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只要……就……”“只有……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不是……而是……”“虽然……但是……”等。
顺序词: “首先”“此外”“同时”“第一”等。
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等。
概念词:文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词语。
2.勾画重点句
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
内容句:
能揭示文章题旨、中心论点的语句;每一个段落中能概括段意的语句;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结构句:
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3.勾画论据句
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
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 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步:读完全篇画结构
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