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名称:衡水中学化学一本通高分手册.pdf
文档属性:PDF文件,12.8MB,346页
部分内容摘抄:
目录
专题 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3
专题 02 物质的量及其化学计算 27
专题 03 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 42
专题 04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57
专题 0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6
专题 06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90
专题 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3
专题 0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29
专题 09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52
专题 10 元素及其化合物 167
专题 11 工艺流程题 189
专题 12 常见有机化合物 212
专题 13 化学实验基础 227
专题 14 综合实验探究 251
专题 15 有机化学基础 286
专题 16 物质结构与性质 317
2.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 CH4。
(3)液化石油气:以 C3H8、C4H10 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 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 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 CuSO4 和 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9)碱石灰: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
(10)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 CaCl2的混合物。
3.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 Fe(OH)3的集合体,因此 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 Fe(OH)3 胶体粒子少于 1 mol。
(4)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其粒子分散到分散剂中才形成胶体。
(5)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是气溶胶。
(6)部分铝盐、铁盐如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溶于水,Al3+、Fe3+水解分别生成 Al(OH)3 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
高频考点二 物质性质与变化
1. 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 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 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 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 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